加载中....
宝宝地带 胎教盒子
您的位置: 首页 > 儿童绘本 >

2011年日本3岁认知类绘本故事书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更多
保存至桌面

送妈妈什么礼物好呢?

妈妈过生日的早上,乌夫到山上给妈妈找礼物,天牛好吗?蛇脱下来的皮怎样?但小鸟告诉乌夫,应该送妈妈喜欢的东西才行。于是一个温馨感人的母子故事,通过幼儿的天性表现出来,充满了童趣!

“我的后面是谁呢”系列(全5册)是一套专为0-3岁幼儿设计的认知绘本。全书均以“小猫,小猫,你的后面是谁呢”这样的句式提问,让孩子根据画面中的提示进行猜想,启发孩子思考与想象;画面简单纯洁,符合低龄孩子的认知特点;一问一答的形式,方便家长和孩子进行互动;书中的每个场景既独立又连贯,孩子能从两个小动物的位置关系中理解“上与下”“前与后”等空间方位概念。

在这套书中,作者用画笔把一个充满了活力的大自然带到孩子面前,将知识性与艺术性完美地融为一体:小河、大海、森林、原野、热带草原,这世界有不同的生态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如修长优雅的小棕猫,绿宝石般漂亮的小乌龟、穿着淡黄色外套的绵羊……从这些温和可爱、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身上,孩子定能感受到善良与友好、爱与美,并体会到成长和发现的乐趣。

《语言图鉴①》

各位小读者:

你们好,我叫五味太郎,我的名字是不是很好记啊?虽然有点儿怪。五味这个姓是祖祖辈辈世代相传的姓。是谁,在什么时候,为什么起这个姓,已经无法弄清楚了。太郎是我的名字,我父亲说,他和我母亲看着刚出生的我,不假思索地起了这个名字。从那时起,我就成了五味太郎。下雨也好,刮风也好,哭也好,笑也好,我都是五味太郎。现在是五味太郎,成了爷爷也是五味太郎,死了也是五味太郎。我就是五味太郎,我画了这本书,希望你喜欢。

五味太郎

《语言图鉴②》

各位小读者:

如果我们说到“猪”的时候,只是说“猪”,总觉得有些模糊,但是说“猪在跑”,眼前就会出现一只圆滚滚的、活生生的、很精神的“猪”。

我们喜欢动,所以是动物。因为是动物,所以有了动词。动词存在的意义,就是让我们动物的世界变得栩栩如生。

本书前半部分是孩子们的生活场景,后半部分是把书中出现的大部分词汇(主要是动词)按顺序进行排列。

五味太郎

《语言图鉴③》

各位小读者:

如果你听人说狮子欺负了兔子,你很可能会这样回答:“哦,是吗?”但是,如果你听人说:“一头强壮的狮子正在欺负一只弱小的兔子。”你肯定会愤怒起来:“那太过分了!”如果是“一头可怕的、巨大的、狡猾的狮子,正在收拾兔子之类的动物”,你可能都顾不上担心兔子了,你自己都想逃跑。然而,如果是“一头弱小的狮子,正在欺负一头强壮的兔子”,你会笑起来:“呵,那一定是有什么原因吧。”你肯定要开动脑筋找原因了,说不定会编出几个好玩的故事来。

看到了吧?用正确的词语来形容事物、描述事物,你才不会一听到狮子就吓一跳,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请大家一边轻松自由地翻阅,一边品味那些词汇和有趣的图画吧。也许大家还有更多更好的词,让你的脑子转起来吧!

五味太郎

《语言图鉴④》

各位小读者:

在给一次都没有见过雪的人说明雪是什么时,打比方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可以说,“雪就像从天上飘下来的棉花”,但是,如果那个人也从来没有见过棉花,这种打比方就没用了;而如果是太熟悉棉花的人,他可能会想:是不是把雪收集起来就能做成被子呢?你如果补充一句:“雪像冰那么冷哦。”他也许又会想:是吗,那么做成夏天的被子很合适吧。看来,无论怎么打比方都无法准确传达本来的意思。但并不是说,打比方就没有用了。打比方可以让表达更具体、更易懂。这本书里全用了狮子来打比方,请大家来看看这些有趣的狮子吧。

五味太郎

《语言图鉴①》

《语言图鉴②》

《语言图鉴③》

《语言图鉴④》

属于《小小孩影院》

小马去磨坊送麦子,途中遇到了一条河。牛伯伯说水浅,小松鼠说水深,小马没了主意,回家去问妈妈。妈妈说,别人说河深河浅都不行,只有你自己下河去试一试才行。小马下河后,发现河水既不深,也不浅,顺利地到达了河岸,把麦子送到磨坊。这个故事告诉小朋友,遇事不要只听别人说,要亲自去试一试,这样才能把事情弄明白。

本套书共有三本──《尿尿是什么?》、《衣服躲猫猫》、《大口吃饭的秘密》,內容是让新手父母能夠让幼儿宝宝学会第一次上厕所、自己穿衣服以及吃饭这些日常生活的动作。在爸爸妈妈指引孩子翻阅绘本內容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让孩子建立这些概念,与生活、学习相联接而运用。

"这是一套日本销量最大图画书,除了它朴拙动人的画风,温馨感人的故事外,最打动日本父母的,是这套书传达出的教育理念:懂规则的孩子才有自由。

要想让孩子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长大,就要教给他必须遵守的社会和家庭教养——也就是任他自由发展的边框。自由必须有一个框框来约束,就像再大再任人自由发挥的画布也要在规定范围内创作,开车技术再高超,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可能上路第一天就是末日。

有了约束的孩子也会放心,知道自己调皮捣蛋应该到哪里为止,怎样才能让自己既开心又不惹大人真正生气。我们都爱自己的孩子,所以才给他们的行为规定一个具体的框架,他们在这个框架内拥有广泛的自由。

如果不用一个最基本的框框来约束的话,自由惯了的孩子走出家庭会遇到很多看不见但实际存在的让他们困惑的框架,在人际交往上遇到了壁垒会不知所措。并非所有的规则都写在醒目的位置,父母有责任教给孩子人际交往中的规则,让孩子顺利地进入家以外的其他环境。

"

新的一天来临了,太阳公公和往常一样,跃出地平线,开始温暖整个大地。

海鸥等着太阳看它展翅飞翔;司机辛苦了一整夜,看见初生的太阳长长的舒了口气;海边的孩子亲切的和太阳打了声招呼……